伺服短棒材自動送料機“精準上料四步法”:從安裝到高效運行的實戰指南
一、操作前準備:安全與參數雙核查
設備狀態檢查
確認電源、氣源連接正常,無漏電、漏氣風險。
檢查伺服電機、編碼器、傳感器等核心部件無損壞,緊固螺栓無松動。
清理工作區域,移除障礙物,確保操作空間充足。
工件與模具適配
根據短棒材直徑、長度選擇合適的送料器,調整夾爪或滾輪間距。
確認模具與送料機中心線對齊,避免加工偏移。
在數控系統中預設加工參數(如送料速度、進給量、切削深度)。

二、伺服短棒材自動送料機的裝料與定位:精準抓取是關鍵
手動引料
切換至手動模式,從送料架引出短棒材料頭,推入送料滾輪或夾爪之間。
調整擋料輪位置,確保與棒材寬度匹配,防止側向偏移。
料厚與夾緊力調節
操作氣缸抬起滾輪,放入棒材后下壓固定,確保夾緊力適中(避免過緊導致變形或過松打滑)。
根據棒材材質調整壓料彈簧壓力,硬質材料需增大壓力,軟質材料需減小壓力。
初始定位
通過寸動按鈕緩慢送料,將棒材前端送入模具加工區域。
使用光電傳感器或接近開關檢測棒材位置,確認初始定位誤差≤0.05mm。
三、自動送料調試:參數優化與同步控制
送料參數設置
在觸摸屏輸入送料長度、次數及速度(如單次送料50mm,速度200mm/s)。
調整送料機與主軸的同步信號,確保棒材在模具閉合前完成定位。
放松角度調整
根據模具導正銷進入時間,設定滾輪放松角度(如240°至90°),避免加工時干涉。
通過編碼器反饋實時監控送料位置,動態修正偏差。
試運行驗證
執行單次沖壓試模,檢查出料長度是否符合設定值(誤差≤0.1mm)。
觀察加工表面質量,如出現劃痕或振動,需重新調整夾緊力或送料速度。
四、連續生產與維護:穩定運行與壽命延長
啟動自動模式
確認試運行無誤后,切換至自動生產模式,啟動連續送料。
監控設備運行狀態,重點關注伺服電機溫度(≤65℃)和振動值(≤2.8mm/s)。
過程監控與調整
定期檢查冷卻液流量,防止切屑堆積導致送料卡滯。
若出現送料異常(如棒材傾斜、長度超差),立即停機檢查傳感器或夾爪狀態。
日常維護
清潔:每日清理設備表面、導軌、滑塊及切屑,避免雜質進入傳動部件。
潤滑:每周對滾珠絲杠、直線導軌涂抹耐高溫潤滑脂。
校準:每月檢測送料長度精度,使用激光干涉儀校準編碼器反饋值。
部件更換:每季度檢查皮帶、軸承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達到壽命周期的易損件。
五、伺服短棒材自動送料機的安全警示與應急處理
安全操作規范
禁止在設備運行時調整送料器或觸摸運動部件。
操作人員需佩戴護目鏡、防切割手套及安全鞋。
加工區域需安裝防護罩,防止切屑飛濺傷人。
故障應急處理
設備無法啟動:檢查電源線、控制系統及急停按鈕是否復位。
送料卡滯:清理切屑并檢查滾輪夾緊力,必要時重新調整擋料輪。
加工質量異常:校準刀具位置,更換磨損嚴重的刀具或夾爪。